忍!
原來佛法中所說的『忍』,並不是一般所以為的強壓住一肚子怒火、委屈,而是經過深思細察後,了知其中一無所有,而安然接受,安住其中。
比如無端被辱罵時,了知辱罵者(對方)、辱罵語、以及自身,都是暫時的因緣假合,本性空,一無所有,因而不會對辱罵者及其辱罵言詞起瞋怒心。心無動搖,坦然安住。
又比如,布施財物給乞者的同時,了知自己、自己所布施出去的財物、以及乞者,都只是暫時的因緣假合,本性空,無實體可得,因而不會因自己的布施而產生自高心、不會對自己所施的財物有慳惜心、也不會對受施者產生我高他低之心。心無動搖,如鳥飛空,無跡可尋。
(以上,只是分享在下從佛經中得到的理解,非在下的實證功夫。在下離三輪體空的修為還太遠太遠。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「復次,舍利子!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,以應一切智智心,而修布施波羅蜜多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布施法信忍欲樂。舍利子!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,擐安忍波羅蜜多大功德鎧。
(忍,經深思後而接受,安住)
---大般若經 初分摩訶薩品 --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